close

有人說台灣人的「中秋烤肉」習俗,其實是烤肉醬廣告害的?真的是這樣嗎?

 

 

中秋假期,北部民眾在河濱公園的空地處烤肉。聯合報系。

分享
 

中秋連假時期,台灣人最少不了的活動,應該就是「烤肉」這一項,不論是公園、河邊、還是自家的門前巷口,都少不了烤肉人潮,好像不烤肉就不算是中秋假期了

 

 

 

2013年中秋節,高雄市鳳山誠義里舉辦封街烤肉大會,有將近兩千民眾一起烤肉。/聯合報系。

分享
 

 

即使自己不生火烤肉,中秋連假的燒肉專門店家也是訂位全滿,反正就是要吃到燒肉就對了。

 

圖/聯合報系。

分享
 

 

不過,這種「中秋節就是要烤肉」的風潮,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,變成台灣人普遍接受的文化?六年級或更早出生的朋友,也有人記得「小時候,中秋烤肉的風氣並沒有這麼興盛」,作家劉軒就曾經在臉書上詢問,「中秋節烤肉這個習俗,好像是近代的新發展,而且好像只有台灣盛行?」也有馬來西亞的華人、中國的網友表示:「我們沒有這種傳統」、「假期會烤肉,但不像台灣這麼瘋」,認為這是「台灣人特有習俗」。

 

 

1971年的中秋節,一群民眾在露營地露營時順便烤肉。圖/聯合報系。

分享
 

 

1980年以前,台灣中秋烤肉的風氣並不盛行,頂多是在戶外露營時「順便」烤肉,但在1980-1990年這十年間,因為發生了「三件事情」,讓台灣人逐漸養成了「中秋節=烤肉」的新習慣,而這三件事情,其實也都跟製造販賣烤肉原料的廠商脫不了關係:

 

 

一、烤肉用的烤爐外銷賣不好,廠商拿來自用、內銷:

 

根據1982年的《民生報》報導:「新竹地區今年中秋賞月盛行烤肉...據說:今年中秋盛行烤肉,主要烤爐外銷不景氣,廠商大量轉為內銷而新竹地區又是製造烤爐大本營。有人說:看不到明亮月光,也是經濟不景氣的副作用之一。」

 

 

《民生報》1982/10/3,11版。

分享
 

 

二、烤肉醬品牌的電視廣告-「一家烤肉萬家香」

1986年,萬家香醬油推出知名電視廣告「一家烤肉萬家香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競爭對手金蘭醬油在隔年也推出一支廣告,一群人在戶外愉快的烤肉、一邊拼命刷醬油。

 

 

 

 

兩家醬油品牌競爭下,「假日戶外活動等於烤肉」的印象,越來越深值人心,不過在1987年時,廣告裡的畫面還不是在中秋夜,而是白天的郊外;要等到1989年之後,中秋節和烤肉在台灣人心中,才算完全劃下等號。

 

三、連鎖大賣場在台灣開幕:

1989年,荷蘭SHV集團旗下的「萬客隆」大賣場,在桃園八德開了全台灣第一家大賣場,同一年,法商「家樂福」台灣第一家連鎖店開幕,1991年,本土的「愛買」開始營運,台灣消費者也越來越適應開車到大賣場的購物方式。

 

 

90年代初期,台灣的超市已經出現「秋節烤肉特區」,把多種烤肉食材放在一起促銷。/聯合報系

分享
 

 

這些大賣場為了增加買氣,在中秋節前後,紛紛將烤爐、木炭等用具,以及肉片、烤肉醬等食材,放在最顯眼「秋節烤肉特區」裡,讓開車前來購物的民眾可以一次購買,同時還會推出「烤爐+木炭」、「海鮮+肉片」的組合包,帶動烤肉的氣氛。

 

 

90年代的特力屋,也在中秋節舉辦「社區烤肉活動」 /聯合報系

分享
 

 

90年代初期,台灣的量販店已經推出「秋節烤肉特區」,主打「中秋就是要烤肉」的概念/聯合報系

分享
 

 

整個八零年代,經過烤爐廠商、醬油品牌、大賣場的推波助瀾,「中秋烤肉」的觀念,到了1990年代,已經變成最時尚的風潮,例如1991年的中秋節晚上,台中市就發生了31件火警,而且幾乎都跟民眾烤肉有關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也顯示了台灣的消費者,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廠商的廣告和銷售手法影響。總而言之,「中秋節就是要烤肉」,經過30年的洗禮,對於現在的台灣人而言,應該也是理所當然的常識了吧?

 

 

【1991-09-23/聯合晚報/10版】

 

中秋節就是要烤肉啊!三大產業讓台灣人「中招」30年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烤肉 中秋 中秋節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ttleya741953 的頭像
    cattleya741953

    cattleya741953的部落格

    cattleya7419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